朱熹
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
等闲识得春风面,万紫千红老是春。
[注释]
1. 胜日:气象晴朗的好日子
2. 寻芳:游春,踏青。
3. 泗水:河名,在山东省。
4. 等闲:平凡、随意马虎。“等闲识得”是轻易辨认的意思。
5. 春风:春风。
翻译:
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,无边无际的风光面目一新。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孔,春风吹得百花开放、万紫千红,随处都是春天的风景。
作者:
朱熹(1130—1200),字元晦,宋朝徽州婺源人,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年夜师和理学家。他的诗天然清爽,寄意含蓄,简洁明快,许多作品胜利地表示了年夜天然的绚丽秀美和诗人的弘远襟怀胸襟。
赏析:
《春日》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风和日丽、朝气勃勃、百花竞艳、万物更新的美妙气象,特殊是“万紫千红老是春”一句,把春天写活了,成为到处颂扬的千秋名句。
一般都以为这是一首游春诗。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,也很像是如许。首句“胜日寻芳泗水滨”,“胜日”指晴日,点明气象。“泗水滨”点明所在。“寻芳”,等于寻觅美妙的春景,点清楚明了主题。下面三句都是写“寻芳”所见所得。次句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,写不雅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。用“无边”形容视线所及的全体风光景物。“一时新”,既写出春回年夜地,天然景物面目一新,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到。第三句“等闲识得春风面”,句中的“识”字承首句中的“寻”字。“等闲识得”是说春天的面庞与特点是很轻易识别的。“春风面”借指春天。第四句“万紫千红老是春”,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气象满是由春景春色点染而成的,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熟悉了春天。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“等闲识得春风面”。而此句的“万紫千红”又照顾了第二句中的“光景一时新”。第三、四句是用形象的说话具体写出光景之新,寻芳所得。
从字面上看,这首诗似乎是写游春不雅感,但细究寻芳的所在是泗水之滨,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犯。朱熹不曾北上,当然弗成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。其实诗中的“泗水”是暗指孔门,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、泗之间弦歌讲学,传授门生。是以所谓“寻芳”等于指求圣人之道。“万紫千红”喻孔学的丰硕多彩。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产生机、点染万物的春风。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。
http://www.cishai.cn/sitemap/juzi_20.xml